10月31日,信息工程学院在E110会议室召开“十五五”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会。会议以“锚定共识方向,协同驱动创新——共筑电子与信息类专业‘十五五’高质量发展蓝图”为核心主题,汇聚高校专家、企业高管及政府部门代表,与学院领导班子、各专业负责人共商专业建设大计,为“十五五”期间电子与信息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娟主持。
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电子与信息类专业高水平产教融合,科学规划“十五五”专业建设路径,强化校校、校企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。受邀参会的校外嘉宾均为行业领域内的资深专家,包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胡光永、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义斌、南京江宁高新区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李亦峣、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事业部副总经理兼CTO夏德旺,以及华为江苏政企大客户与地市服务部院校客户经理宋晓翔。
首先,张娟院长致开场辞,她指出,电子与信息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,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、明晰发展方向。随后,她逐一介绍与会嘉宾,对各方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,并阐明本次研讨会对学院电子与信息类专业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。
紧接着,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围绕专业建设规划作专题汇报,从专业定位与设置、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、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、教学团队建设、教学条件与资源、专业建设成效、问题与改进规划等七个维度,全面梳理学院各专业的发展情况,同时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产业变革机遇与教学改革挑战,为后续研讨提供清晰的“家底”参考。
在规划汇报环节,各专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特色化专业发展思路,详细阐述各自专业的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:其中,软件技术专业聚焦“岗课赛证”融合,提出全面融入鸿蒙技术体系,优化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案;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围绕高端数据标注、计算机视觉应用两大方向,着重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;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规划建成智慧港口实景模拟平台,培养智慧港口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;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紧扣5G/6G技术迭代趋势,规划通信网络运维与技术优化方向的课程与实训升级;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结合智能硬件产业发展,提出以项目化教学推动电路设计、嵌入式开发等核心能力培养;大数据技术专业则围绕数据采集、分析与应用场景,明确与地方企业数据服务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路径。汇报内容务实具体,为各专业未来五年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。
在专家交流研讨环节,各方围绕电子与信息类专业“十五五”发展方向献智献策:罗义斌副总裁建议建立贯穿式项目化体系以促进产业化与教育结合,关注AI对软件专业的变革,明确专业对接港口业务等行业结合方向,重视高质量数据集并鼓励软件技术侧重算法等专业特色发展;夏德旺CTO强调学生需打牢编程语言等基础,通过项目积累经验,主张以兴趣驱动学习,由学校和企业提供资源支持,同时推行“项目—导师制”助力学生明确就业方向;李亦峣副部长提出江宁高新园区可组织校企对接活动,利用元宇宙产业大厦作为实训基地,同步开发优质课程并搭建直营平台与中心,推动优质毕业生“毕业即上岗、上岗即胜任”;宋晓翔经理推荐“1+N”或“2+N”校企合作模式,通过联合头部与中小型企业,兼顾专业先进性与学生就业需求;胡光永院长则建议结合学校航海、港口特色及区域特点整合资源,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,调整AI相关教学内容,规划专业特色并促进专业跨界合作。各专业主任围绕专家建议,就规划落地的细节问题与嘉宾深入沟通,现场氛围热烈务实。
会议最后,张娟院长作总结发言。她表示,本次研讨会收获颇丰,不仅凝聚了“政校企”三方对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发展的共识,更形成了一系列可落地、可操作的建议方案,为学院完善“十五五”专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。下一步,学院将系统梳理专家意见,进一步优化各专业规划方案,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、同频共振。
本次研讨会的召开,标志着信息工程学院“十五五”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进入关键阶段。未来,学院将以此次会议成果为起点,锚定共识方向、狠抓落实,奋力谱写专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(撰稿:张莉 初审:游学军 终审:张娟)









